欢迎进入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官方网站!
首页 > 动态信息 > 环境要闻

生态环境部持续8年开展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 “十四五”开局之年大气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日期:2021-08-20     浏览:579    

 生态环境部持续8年对重点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监督帮扶(强化监督),直接推动这些地区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据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全国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9%,总体呈逐月改善态势。臭氧浓度同比下降2.1%。

本报记者 郄建荣

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长三角以及汾渭平原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围绕这三大重点区域,从2013年开展的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检查到2017年进行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再到目前正在进行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监督定点帮扶,生态环境部对重点区域所进行的大气检查及帮扶已经持续8年。8年来,数以万计的涉气违法问题被查处;8年来,三大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据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生态环境部创新采用“专项监督+常态帮扶”新机制,通过组建专业组和常规组两支队伍,聚焦京津冀“2+26”城市等重点区域的重点领域、行业、集群和企业,帮助地方发现并推动解决突出涉气问题。

由于在大气污染治理上牵住了重点区域这个“牛鼻子”,生态环境部这位负责人说,不仅“十三五”我国空气质量约束性指标全面超标完成,而且,大气质量改善趋势已经延续到“十四五”的开局之年。

重点区域大气质量改善是重点

回顾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历史,2013年是个重要时间节点。这一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也称“大气十条”发布实施。为贯彻落实“大气十条”,切实加强大气污染源监管,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原环保部在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地区启动了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检查。

这次检查范围除了涉及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即京津冀“2+26”城市、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外,还有辽宁中部、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陕西关中、甘宁、乌鲁木齐等重点地区。检查的重点是这些区域工业企业燃煤设施脱硫脱硝除尘装置运行情况,污染物(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达标排放情况等。

在2013年检查的基础上,2014年到2016年的3年间,每到秋冬采暖季节,原环保部都会在京津冀“2+26”城市等重点区域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执法检查(督查)。

2017年,对京津冀“2+26”城市的大气污染防治督查升级。这一年4月,原环保部宣布,从2017年4月8日开始,调集5600名执法人员在京津冀“2+26”城市持续一年进行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2017年进行的这次督查是我国环境保护有史以来,国家层面直接组织的最大规模执法行动,因此,也被称为“史上最强、持续时间最长”的督查。

这次督查涉及固定污染源环保设施运行及达标排放情况,“高架源”自动监测设施安装、联网及运行情况,“散乱污”企业排查、取缔情况,错峰生产企业停产、限产措施执行情况,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企业治理设施安装运行情况等。

此后连续3年,生态环境部在京津冀“2+26”城市等三大重点区域持续进行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监督。通过强化监督,查处了一大批涉气违法企业,京津冀“2+26”城市等重点区域的“散乱污”企业得到彻底清理。其中,2017年,生态环境部发现和交办了3.89万个涉气环境问题;2018年发现和交办了5.2万个涉气环境问题。3年多时间,生态环境部移交的数万涉气环境问题99%已经完成整改。

今年派出39个帮扶组监督检查

2019年,随着《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的发布,生态环境部所开展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监督也更名为“强化监督定点帮扶”。

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是生态环境部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的重要制度安排。今年,生态环境部专门印发了《关于开展2021-2022年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工作的通知》,明确生态环境部对重点区域持续开展强化监督定点帮扶。

据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派出11个专业组,紧盯钢铁、焦化、石化、化工、玻璃等重点行业开展专项监督,从工艺全流程到治污各环节深挖细查,切实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派出28个常规组开展常态帮扶,重点对京津冀及周边污染物浓度较高的“热点网格”开展监督检查,帮助地方发现问题,寓监督于帮扶之中。

据介绍,11个专业组和28个常规组将深入京津冀等重点区域的30个城市,开展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工作。

这位负责人说,今年的大气监督帮扶在工作方式上进行了全面优化创新,突出深入落实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按照问题、时间、区位、对象、措施“五个精准”的要求,组建专业组和常规组两支队伍,紧紧围绕细颗粒物和臭氧的协同治理、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协同减排,统筹开展专项监督和常态帮扶,实行两支队伍,两种方式,协同配合,一体化作战。

“一方面,对重点行业、重点园区和产业集群、重点企业开展机动化、点穴式的专项监督,着力发现典型案件和突出问题,压实地方党委、政府改善环境质量主体责任,强化落实企业污染治理主体责任,有效传导监督压力。”这位负责人说,另一方面,对空气质量改善压力较大的重点城市,开展“有温度”的常态帮扶,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推动地方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帮助企业解决污染治理难题,充分发挥帮扶效能。
这位负责人表示,今年5至6月,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主要是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苏皖鲁豫交界地区等重点区域,聚焦的重点行业是钢铁、焦化、石化、化工、建材等,在监督帮扶过程中,集中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在今年的监督帮扶中,生态环境部着力帮助地方发现并推动解决突出涉气问题,因此,有力促进了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

监督帮扶推动环境质量改善

今年的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延续了以往“不打招呼、不听汇报,携带专业执法技术装备直奔现场,聚焦重点园区、集群、企业和热点网格高值区,深入钢铁、焦化、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监督帮扶”的做法。两个月的监督帮扶,生态环境部派出的帮扶组发现了一批涉气问题,对其中的典型问题,生态环境部分两批进行了公开曝光。

石家庄市河北天意碳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意碳素)主要从事石墨电极和煅烧石油焦生产,生产过程中会排放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帮扶组在天意碳素现场检查时发现,天意碳素有7条煅烧生产线,烟道均连接至已废弃的砖制旧烟囱。检查时,煅烧2号、6号、7号车间生产线正在生产。执法人员使用红外热成像仪检测发现,部分生产废气未经治理设施处理,通过已废弃的砖制旧烟囱直接排放。

近日,生态环境部分别对5月和6月监督帮扶中发现的典型违法问题进行了公开通报,两批通报中共曝光了石家庄市河北天意碳素有限公司通过旁路排放污染物;淄博市山东公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废弃排放口直排大气污染物;临汾市万鑫达焦化有限责任公司擅自频繁修改参数,篡改自动监测数据;沈阳大唐陶瓷有限公司通过旁路直接排放大气污染物;郑州市登封市丰实冶金材料有限公司直接排放大气污染物等28个典型违法案件。

据生态环境部介绍,5月及6月,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工作组现场检查企业3349家,发现1650家企业存在3565个涉气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分别存在于钢铁、焦化、石化、化工制药、建材等行业。问题涉及偷排偷放、自动监测设施不正常运行或弄虚作假、未安装或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超标排放等问题。
对于发现的问题,生态环境部表示已立即交办相关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调查处理。生态环境部将继续加大力度,对问题拉条挂账、紧盯不放,推动整改到位。同时,组织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对于整改工作不力、问题整改不到位的,进行公开约谈,切实压实责任,有力促进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生态环境部持续8年对重点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监督帮扶(强化监督),直接推动这些地区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据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全国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9%,总体呈逐月改善态势。臭氧浓度同比下降2.1%。尤其是4月、5月,优良天数比例和PM2.5浓度指标均为有监测数据以来月度最优值。京津冀“2+26”城市、汾渭平原及长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空气质量同比变化优于全国。

来源:法治日报

2021-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