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4日下午,“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治理管控论坛——上海模式与发展”在国家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大气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华东理工大学VOCs治理校友会、上海荷瑞展览有限公司承办。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生态环境处杨凯、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修光利、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何校初、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执法总队四大队队长刘义杰、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徐庆、复旦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张仁熙等嘉宾以及相关领域企业家代表出席论坛。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生态环境处杨凯全面介绍了上海市VOCs治理历程及深化治理方向,并希望下一步可以通过减污降碳、绿色发展;深化源头、提质增效;聚焦过程,补齐短板;巩固末端,精细监管,全面推进深化治理。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修光利教授聚焦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标准,建议在深化VOCs管控、强化减污降碳协同、推动数智化监测技术应用、加强新污染物毒性评价标准制定等方面进一步推进标准协同。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何校初高工围绕工业固定源VOCs末端治理技术与运行管理展开分享。他强调,废气收集输送的规范性以及治理设施的精细化、智能化运行管理是保障治理效果的核心。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执法总队四大队队长刘义杰深入剖析了工业源VOCs治理中的突出问题。他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企业偷排直排或稀释排放、治理设施低效或失效、无组织排放管理缺位、在线监测运行不规范等违法违规行为,并强调指出,必须强化执法监督,督促企业严格落实环保主体责任,确保治理设施高效稳定运行。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高工徐庆分享了污染源在线监测智能化监管与电子化运维的实践。他介绍了依托信息化手段实现运维记录电子化、全流程管理及构建信用评价体系的进展,并详细阐述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异常预警模型、电子化运维平台联动、综合评估体系等智能化监管关键技术,同时,在现场展示了这些技术在超标预警、重大活动保障及环境执法中取得的显著成效,旨在构建更为高效精准的污染源监管体系。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张仁熙教授探讨了VOCs与恶臭污染协同治理的技术路径及优化思路,分析了异味净化面临的无组织散逸、净化要求高、工艺合理性不足等核心难点及优化空间。张教授提出,通过工艺协同、低碳融合、分质处理、智慧化监控等创新思路,强化全过程控制和精准治理,是推动环境治理向智能化、低碳化发展的关键。
本次论坛汇聚多方力量,深入研讨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的上海经验与发展方向。协会大气污染防治专委会将持续搭建交流平台,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创新和沟通交流,推广智能化技术提升效能,从而促进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