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官方网站!
首页 > 动态信息 > 环境要闻

第二届环境技术进步奖评选结果揭晓!一二等奖花落谁家?

   日期:2020-12-10     浏览:137    

12月7日,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正式对外揭晓第二届环境技术进步奖评选结果。“高盐难降解工业废水减量化和资源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等36个项目从135项提名中脱颖而出,获奖项目包括一等奖10项、二等奖26项。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奖项评审较上届更为严格,含金量十足。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协会于2020年上半年对奖励办法进行了修订,压缩授奖比例至不超过有效申报项目的30%,同时增加线上申报、专家背对背打分等更为严格的评审程序,保证了评奖工作的公平公正。

“从2020年环境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的特点分析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我国在清洁生产、传统产业与环保产业技术融合、核心技术攻关、治污工艺深度优化、二次污染防治、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进步。”这位负责人表示,可以预见,环境技术的内涵和外延,将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快推进发生深刻变化,伴随着我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的环境技术升级将步入快车道。

获奖项目相关产值高达千亿,实现利润121亿元

21项由企业牵头完成,占获奖项目总数的58.3%

据悉,2020年度“环境技术进步奖”获得了全国性行业组织、国家级工程技术平台、各省市环保产业协会和院士专家的大力支持。除了14个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分支机构、22个省级协会提名以外,今年有3个副省级城市环保产业协会和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平台首次参与奖励提名工作。广东、山东等省级协会还设立了省级环境技术进步奖,形成了省协会奖和国家协会奖的联动。

“今年协会共收到提名项目135项,79%的项目由企业牵头完成;获奖项目中有21项由企业牵头完成,占获奖项目总数的58.3%,体现了奖项以产业技术为主,凸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特色。”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119家获奖单位中,有14家上市公司,成果包括国际专利12项、发明专利646项、实用新型专利864项;2017年-2019年,获奖项目相关产值高达935亿元,实现利润121亿元,出口创汇10.8亿元,充分体现了我国环保产业技术的科技水平和经济贡献。

此外,他表示,本次提名项目共涉及354家完成单位,1505位完成人,其中有超过一半的完成人具有高级职称,可以说,环境技术进步奖已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奖励。




刘伟龙制图

突破工业治污瓶颈

科技攻关持续投入,工业废水、烟气治理技术难点被逐步攻克

那么,今年的获奖项目有哪些亮点呢?

高浓度、高含盐、难降解废水一直是工业废水处理的难点。同济大学张亚雷教授牵头完成的“高盐难降解工业废水减量化和资源化关键技术及应用”、四川大学赖波教授牵头完成的“高难度化工废水处理关键技术装备及应用”两个工业污水处理项目,同时荣获2020年环境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涉及的改进型微电解、催化氧化、膜分离、蒸发结晶等系列工艺装备,已经广泛应用到制药、农药、染料、煤焦化等重污染行业的污水治理,技术水平和应用效果获得奖励评审专家的充分认可。

工业烟气治理技术依然是我国环境技术领先领域,浙江大学吴忠标教授牵头完成一等奖项目——“燃煤工业锅炉/炉窑烟气多污染物超低排放控制关键技术研发”成果,已经应用到30个省的600余套烟气治理工程中,并出口至日本神户制铁、韩国现代制铁等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朱廷钰研究员牵头完成的一等奖项目——“烧结烟气循环减量耦合逆流式活性炭超低排放控制技术与应用”,创新地开发了烧结烟气选择性循环节能减排技术,实现源头气量削减和一氧化碳过程减排,在河钢集团内部全面推广,为解决钢铁烟气治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从这两项成果可以看出,我国在烟气治理领域继续保持了优势和活力。

传统行业污染防治绿色技术受关注

石化、交通等重点行业多项成果获奖

今年,传统行业的污染防治绿色技术受到关注。其中,来自石化、交通行业的多个项目获奖。

由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李兴春研究员牵头完成的“水基钻井废物不落地处理及资源化装备与工程应用”项目获得一等奖、储胜利高级工程师牵头完成的“河流溢油应急处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得二等奖;重庆华地资环科技有限公司杨德敏高级工程师牵头完成的“复杂山区页岩气藏勘探开发废液处理关键技术与应用”以及杰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张树立总工牵头完成的“有机污染土壤异位间接热脱附修复技术”项目获得二等奖。获奖项目涵盖石化资源开采运输领域的废水处理、固废处置及资源化、溢油污染应急处置、污染场地修复,为石化行业污染防治做出了重要贡献,展示了石化行业环保科研人员的风采。

在交通污染防治方面,北京九州一轨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邵斌总工程师牵头完成的“城市轨道交通装配式浮置隔振轨道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一等奖;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袁旻忞副研究员牵头研发的“高效长寿命大空隙路面降噪功能性设计及应用成套技术”项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李孟良高级技术总监牵头完成的“柴油车颗粒物排放治理用DPF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二等奖。这些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地铁线路隔振、路面噪声控制、机动车尾气治理等交通污染防治领域,显著提升了我国交通领域的污染防治水平,为我国今后深入发掘减排潜力,解决机动车等交通污染问题,储备了技术资源。

全过程减排、资源化利用体现我国持续研发优势

环保产业技术体系形成末端治理、源头减排、资源回用协同新格局

今年的获奖项目中,全过程减排、资源循环利用成为评委关注重点。

中国科学院大学郝郑平教授牵头完成的“包装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全过程减排控制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一等奖。项目团队十多年来一直关注印刷行业污染治理,通过持续攻关,解决了从环保油墨到环保助剂、从配套印刷设备到印刷尾气处理的全过程污染治理技术问题,获得发明专利多达102项、实用新型专利352项,为22项国家、行业或团体标准提供技术支持。项目成果中的10项技术被列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是典型的从清洁生产到末端治理的绿色技术体系,对于解决其他行业的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清华大学侯德义副教授牵头完成的“复合污染土壤低扰动多维协同修复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也获得一等奖。项目团队关注土壤修复行业的绿色化发展,致力于从绿色修复材料、多技术协同、原位无损修复及二次污染防控等全部修复链条出发,对土壤污染修复进行了全程优化,开发了“高效低扰”的复合污染土壤多维协同修复技术体系;发表SCI论文146篇,具有较高的国际学术影响力;项目成果为多项国家及地方标准、指南、政策制订提供支撑,显著提高了我国污染场地绿色可持续修复水平。

此外,在二等奖项目中,“城镇污水处理全链条工艺技术与核心设备研发及应用”等4个项目均体现了我国科研人员全过程、长时段、持续攻关、协同研究的科研体制优势和产学研用协同攻关能力。“高排放标准下重点流域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关键技术及应用”等8个二等奖项目将关注点放在了节能、节水、资源回用方向,从节能降耗、固废回收工作中挖到了“金山银山”。

“从中可以看出,近年来,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系统治理等先进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一方面传统环保技术得到大幅优化改进,提质增效,在研发优化中降成本;另一方面,清洁生产资源回收并重,变废为宝,从循环利用中得实惠。我国环保产业技术体系,已经形成末端治理、源头减排、资源回用多方面协同进步的发展新格局。”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多项技术引领国际水平

关键材料装备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

在本次荣获一等奖的项目中,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完成的“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管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体现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科研体制机制优势。

项目面对“国家建设、国家监测、国家考核”的重大需求,按照生态环境部的统一部署,针对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结果与手工监测结果不可比的技术瓶颈问题开展攻关,首次自主创建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管技术体系,建成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并实现了业务化运行,保证了监测数据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为国家地表水环境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项目建成以国产自主知识产权仪器为主,由1794个水站组成的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七大流域,成为目前国际上幅员最辽阔、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备的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标志着我国水质监测网络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获得国际领先地位。此外,获得二等奖的“基于AI的污染源精准识别、溯源分析、预测预报技术及应用”“水质在线重金属监测系统的研究及应用”等监测领域项目,同样是在政、产、学、研、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综合运用多项先进技术成果,取得了很好的决策支撑效果。

膏体充填技术通过将矿山固废环保、安全地回填至井下采空区,可以有效解决我国矿山固废污染和采空区安全两大难题。长期以来,膏体充填的核心技术和装备依赖国外,严重制约膏体充填技术的发展。北京科技大学吴爱祥教授牵头完成的“基于膏体技术的尾矿源头减排绿色处置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项目,攻克了膏体充填全工艺流程关键技术,研制出核心装备,研建的充填系统可长时间可靠运行。该成果已应用在国内外多个大中型矿山,实现年利用矿山固废近2000万吨,产生很好的环保及经济价值。

“氮磷深度去除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具有污泥源减量特性的硫协同复合脱氮-MOSA污水处理新技术”“滨海黑臭水体与底泥除黑除臭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高温高硅氧(改性)纤维覆膜滤料”“基于铁铝金属膜材料的密闭矿热炉高温烟气净化回收技术”“径流式电除尘器”“工业有机废气旋转式蓄热氧化焚烧关键技术及应用”等多项二等奖项目,都是抓住了特殊材料、特异污染因子等技术关键点,通过新技术与传统工艺的跨界融合,将科学巧思转化治污能力,巧妙解决了部分工程场景中,传统技术适用性差、成本高等问题,获得了市场用户的认可。


来源: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网站

201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