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官方网站!
首页 > 动态信息 > 环境要闻

贯彻落实“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加快建设“一江一河”生活秀带

   日期:2023-08-31     浏览:396    

近年来,上海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亮眼“成绩单”。这背后,凝结着上海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展生动实践的点点滴滴。在全市生态环保大会即将召开、“美丽上海”建设的新征程即将开启之际,我们集中展现15个美丽上海典型案例,以记录上海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并以此祝愿生态文明之花开遍申城大地,“美丽上海”新图景更加光彩夺目。

贯彻落实“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加快建设 “一江一河”生活秀带

一、工作背景

黄浦江和苏州河是上海特有的城市符号,是上海最具象征意义的地标性区域,不但记录着上海城市百余年发展的脉络,更是未来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承载区。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着力推进“一江一河”滨水岸线的改造与提升,继2017年底黄浦江核心段45公里岸线贯通开放之后,2020年底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也实现基本贯通。昔日的“工业锈带”变身成为今天的“生活秀带”,成为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同时,上海市、区两级政府也蹚出了一条社会治理的创新路径,实现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共赢局面。

二、工作举措

(一)先规划、再实施

2002年,以黄浦江两岸地区规划方案国际征集为起点,上海充分吸取国内外成熟经验,确立了“转换功能布局、延续城市文脉、实现还江于民”的开发理念,编制完善了从总体到详细再到城市设计等各层面的规划体系。出台了关于规划、土地、房屋拆迁补偿、建设项目审批、投融资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制定了《上海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建设管理办法》,为开发工作保驾护航。

(二)先核心、再延伸

随着上海城市空间的不断拓展,黄浦江两岸开发范围也经历着发展和变化,最初提出的开发核心区域南起卢浦大桥,北至翔殷路—五洲大道,两侧岸线长度约20公里,陆域面积约22.6平方公里。2010年,规划控制范围已经拓展到了浦东、宝山、杨浦、虹口、黄浦、徐汇、闵行、奉贤等8个行政区。2019年再次进行扩容,黄浦江两岸开发纵深进一步扩大至2~5公里,规划控制范围约201平方公里,新增苏州河沿线50公里岸线、约139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一江一河”战略启动实施,涉及的行政区增加到12个。

(三)先基础、再功能

黄浦江两岸地区是不可复制的空间资源,是不可多得的“大衣料”,没有最好的裁缝,没有满意的样式,绝不轻易出手。从2003年至2010年,黄浦江两岸开发进入基础建设期,推动沿江企业动迁和土地收储,新建黄浦江越江隧道十余条,一线滨江新建了近600公顷绿地公园等公共活动空间,景观形态及环境品质明显提升。近年来金融、航运、旅游、文化、科创等现代服务业逐渐在黄浦江两岸集聚,陆家嘴金融城、外滩金融带集聚了全市四分之三以上的金融机构,北外滩航运服务企业超过3300家,徐汇西岸文化走廊、人工智能高地逐步形成。

(四)先贯通、再提升

2016年8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同志提出“先贯通、再提升”,尽早将最精华、最核心的黄浦江两岸开放给全体市民,让老百姓有切实的获得感。经过一年多时间,在无数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底45公里滨江正式贯通,成为两岸开发中的一大亮点。2020年底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也实现基本贯通。未来,上海将进一步聚焦品质提升,聚焦空间扩展,聚焦功能积聚,把“一江一河”地区打造为“可漫步、可阅读、有温度”的魅力水岸空间。

三、实施成效

(一)真正实现还江于民

贯通工程的有力推进使滨水地区迎来了大规模的功能转换和公共空间整合提升,将原碎片化的独立用地打造成极具规模效应的滨水空间。从2002年到现在,累计完成企业动迁近3500家,实现了滨江功能由生产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型的发展目标,贯通工程涉及60余处企事业单位土地腾让,共腾让土地2300余亩。黄浦江建成约1200公顷绿色生态开放空间,滨水区域逐渐回归城市生活。“还江于民”让闲人免进的滨水空间,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休闲、观光、健身运动的共享开放空间,公共空间已成为一件大的“公共艺术品”。

(二)引领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和城市更新建设

“一江一河”滨水岸线实现基本贯通,公共开放空间持续优化,对于滨水空间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1年11月25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与“一江一河”滨水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政策法规、规范标准,加快形成涵盖规划、建设、管理等全生命周期、体现全要素精细化治理最好水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滨水区。

(三)以世界级滨江承托建设卓越全球城市核心功能

“一江一河”两岸地区具有丰富的创新、人文、生态资源,如复旦大学医学院、国家航空航天研究机构等分布在浦江岸线附近,徐汇西岸文化长廊、后滩世博文化公园、杨浦百年工业文明展示长廊等重大文化设施星罗棋布,上下游区段已建成吴淞炮台口湿地公园、后滩湿地公园、共青森林公园、闵行郊野公园等大型生态绿地。同时,黄浦江两岸地区具有自然生态和滨水景观的天然优势,对创新型和研发型企业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沿岸重点功能区域依托公共空间加速发展,外滩-陆家嘴-北外滩,世博-前滩-徐汇滨江功能核心,吴淞滨江、杨浦滨江、闵行紫竹滨江等创新功能产业节点的产业进一步集聚。滨水空间丰富深厚的历史人文资源,为文旅功能大提升奠定了基础,45公里滨江岸线已成为上海旅游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四、经验总结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杨浦滨江,首次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上海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扩大人民的公共空间,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一)统筹推进,共建高品质滨水空间

规划引领。黄浦江贯通目标确定之后,沿线五个区分别开展了国际方案征集、规划方案优化、青年设计师方案竞赛、社会公众意见征集调查等一系列工作。超前的规划不仅仅是一张挂在墙上的图纸,而是引领城市空间发展和生活方式转变的战略构想,影响深远而重大。

统筹建设。不断强化公共空间建设标准,确保滨水两岸公共空间在整体性、协调性中体现特色性。上海市“一江一河”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陆续印发《黄浦江公共空间建设导则》《苏州河两岸(中心城区)公共空间贯通提升建设导则》等指导文件,在总体设计、生态景观、活动场所、交通设施、安全保障、配套设施等多个方面,明确统一的建设设计要求。两岸各区段公共空间严格按照设计导则实施,强化整体性、协调性。

社会合力。滨水空间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协调量大,难度高。聚焦贯通开放目标,上海统筹发挥市“一江一河”办、市重大办等市级平台的协调作用,形成统筹全区域、覆盖全要素的综合协调平台和推进机制。围绕黄浦江沿岸130余项、苏州河沿岸80余项重点工作,形成任务清单,细化节点、落实责任。区级部门奋力作为,各区段结合自身条件,建立强有力的区级协调平台,形成合力,全面落实。

(二)高标准治理,打造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示范区

在“一江一河”公共空间贯通和品质提升的实践中,通过党建引领、多主体参与、全要素整治等多种方式,逐步探索打造精细化管理示范区。为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上海市、区两级政府协同开展沿河建筑、绿化景观、跨河桥梁、防汛墙、码头设施、道路立杆和架空线等综合整治工作。黄浦江、苏州河贯通开放,给全体上海市民带来了极大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市民群众也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积极参与到沿岸公共空间的环境保护、秩序维护等各方面工作之中。“一江一河”公共空间,已成为新时代上海城市管理新理念、新模式的重要实践区。 “一江一河”贯通效应将进一步扩展到上下游,扩展到每一条河道支流,让更多上海市民享受到滨江贯通的红利。

(三)共享空间,打造具有人文关怀的生活秀带

“一江一河”沿线充分利用滨河空间及沿线建筑资源,基本建成功能齐备、特色彰显、全民共享的配套设施体系。黄浦江沿岸基本上每隔1公里就有一座滨江驿站,浦东叫“望江驿”,浦西徐汇叫“水岸汇”,杨浦叫“杨树浦”,名称可能各不相同,但基本内容都是一致的,可以为市民提供休息、饮水、上厕所、看书、上网等必要设施,甚至还有紧急救护等特殊设备,除此之外,部分驿站还引入社会、企业等共同参与,通过植入特色功能并负责日常维护,打造成品牌亮点。

“一江一河”岸线贯通是践行总书记“人民城市”理念而迈出的坚实一步,滨水空间的转型重生,成为上海生活品质、产业发展、城市治理的“新标杆”,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金名片”,但仅仅是起步,而远非终点,建设更高品质、更加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是上海长期的、坚定的目标和愿景。未来的“一江一河”世界级滨水区将落实人文、生态、创新发展的要求,建设成彰显城市精神的人民之江、人民之河。

来源:上海环境

2023-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