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全国首部专注于“无废城市”建设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条例》正式实施,也为上海向“无废城市”的迈进之路构筑了“四梁八柱”。那么,落实到一件件“放错位置的资源”、一个个具体行动上又该怎么处理?今天在沪举办的“无废申城”创新论坛暨第四届固废处置与资源化技术论坛便就“无废城市”是什么、怎么建等问题进行了解读。
据悉,该论坛由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指导,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上海市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及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市人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王醇晨提出,于今年6月5日实施的《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条例》标志着上海在“无废城市”法治建设方面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她还对条例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号召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致力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为后代留下更加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唐家富指出,上海正积极推动“无废城市”建设,通过固体废物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不断促进源头减量与资源化利用,最大程度削减处置量,加速城市向低碳绿色转型。全市范围内遴选的369个“无废城市细胞”,涵盖工厂、机关、学校、医院及快递网点,将作为环境友好与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典范与核心平台。他强调,“无废城市”建设对于城市环境安全、可持续发展及民众福祉至关重要。市生态环境局将聚焦关键环节与领域,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和减污降碳,为美丽中国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同时,将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分享上海经验,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
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蒋曙杰表示,“无废城市”建设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固废全流程管理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抓手,也是新时期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上海城投集团作为首批“无废城市”建设重点行业企业之一,将紧紧围绕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新要求,稳稳抓住“双一流”企业的新战略,通过技术创新、产业优化、管理迭代等方式,持续提高固废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水平,将每一个“细胞”打造成绿色生态的典范,积极为推动整个社会向绿色、低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贡献城投力量。
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苏国栋在致辞中提到,上海始终走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前列,“无废城市”建设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在市生态局的部署下,协会正围绕“四个服务”工作定位,积极协助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充分依托专委会和各会员单位的力量,发挥好行业协会的职能和作用,持续致力于推动相关政策体系的研究和建议,为业内“政产学研”代表提供交流平台,充分助力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不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向纵深发展。
随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汪华林,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副主任韦洪莲,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处(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处长徐泉,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品晶分别作了主旨报告,权威解读国家和地方最新政策,探讨前沿技术革新,分享创新管理经验。
在圆桌沙龙环节,来自政府主管部门、世界500强企业、环保标杆企业以及行业专家围绕“无废城市”建设和“减污降碳”协同出谋划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同与会嘉宾进行了现场互动。
现场还有近30位行业专家和学者大咖围绕“无废城市与无废细胞建设”“固废资源化与减污降碳创新技术发展”和“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技术创新”三大主题,深度交流了固废资源化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探讨了固废资源化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践,分享案例经验、激发创新思维,为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汇聚智慧和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论坛期间,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还联合了全市15家“无废集团”“无废城市细胞”和相关单位共同发布《无废申城倡议书》。
来源:文汇报
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