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官方网站!
首页 > 动态信息 > 环境要闻

资源利用,垃圾分类如何更进一步 18个部门到会应询,各方逐步明晰下一步重点攻坚“问题清单”

   日期:2024-11-29     浏览:98    

本报记者 王嘉旖

作为全国首部省级人代会审议通过的规范垃圾分类工作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以来成效显著。明年年底,分类后湿垃圾即将实现全量化资源利用,本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究竟还有哪些环节“还差一口气”?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昨天继续举行,并聚焦这一议题开展专题询问。湿垃圾利用模式单一;低价值可回收物分拣动力不足,资源化利用企业“吃不饱”……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们将百姓关切的话题带到会场,市绿化市容局、市发展改革委等18个政府部门到会应询。

上海市人大已连续6年开展监督检查,此次专题询问也是人大法定监督权的一种体现,其重点在“问”,关键在“答”,目的在“改”。一问一答间,各方逐步明晰下一步重点攻坚“问题清单”,也聚力抓好后续整改各项工作,把专题询问监督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

拓出路:湿垃圾变绿色甲醇

“分出的湿垃圾究竟如何再利用?”

专题询问中,阎锐委员代替广大居民问出心声。事实上,湿垃圾分出来后去哪儿、价值几何,一直是大家最关切的话题之一。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海市湿垃圾分出量基本稳定在干湿垃圾总量的35%左右。当上海市民以高分表现完成“分拣湿垃圾”这一任务后,如何将分出的湿垃圾资源利用实现最大化,成为下一道难题。

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湿垃圾仍存在利用模式单一等问题,主要以厌氧产沼发电为主。

“我们正积极拓展湿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政策”,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为加快解决上海本地绿色燃料“有没有、贵不贵”的问题,不久前与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推动国际航运燃料绿色转型工作方案》,明确到2030年要形成百万吨级的航运绿色燃料供应体系。目前正积极推进上海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预计明年年底建成投产。

不久的将来,从湿垃圾等生物沼气提取的生物天然气将进入上海天然气管网。在价格方面,相关部门通过第三方机构的评估后,拟定了生物天然气的基准价格,接下来将根据项目实际运营,包括市场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此外,还在积极接洽国际可持续发展和碳认证机构(ISCC),确保绿色甲醇制备技术接驳国际标准。

增源头:破解企业“吃不饱”

再利用效率更进一步,相似的问题也体现于低价值可回收物。

目前,各小区垃圾厢房管理员通常需要分拣干垃圾中混杂的可回收物。可这项工作不仅量大辛苦,也难有可观的经济回报。由于各区政策补贴不一、运输成本各异,可回收物的补贴价格并不统一。

邬立群委员进一步提问,利润空间较大的高价值可回收物不愁没人分,但低价值可回收物如何找到稳定的好出路?调研中,她发现,部分企业虽有能力实现低价值可回收物的资源化利用,可惜有时“吃不饱”。以废织物为例,其经过资源化利用后可加工成隔音材料、再生棉等多类产品,可以作为绿色材料使用,撬动诸多服装品牌的市场需求。然而,由于居民端的旧衣物回收量有限,企业产能未能有效利用。

对此,市绿化市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已打造全市可回收物回收公共服务平台,开发“沪尚回收”小程序,让市民可直接查询周边的回收服务点信息、回收活动日安排、自主选择点位交投,并为行动不便人群提供上门回收服务。截至今年10月底,平台已累计有24万余用户,为市民提供回收服务80万余单次。

接下来,还将大力推进惠民回收服务点建设,预计年底将完成建设600余个。同时聚焦社区垃圾分类投放点升级完善,除传统分类垃圾桶外,还将配备针对玻璃、金属、织物的专业回收装置。针对可回收物的价格不统一,市绿化市容局相关负责人解释,各区收运、运输、处置焚烧的成本都有差异,下一步将加强对收费的监管公示,让居民、企业更清晰明了。

来源:文汇报

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