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官方网站!
首页 > 动态信息 > 环境要闻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绿色金融探索 | “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座谈会发言摘编②

   日期:2025-08-09     浏览:52    

编者按

近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年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会上,相关部门、专家学者、社会组织、地方代表等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刊登参会代表发言摘编,以飨读者。


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李忠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

李忠副所长以《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题作交流发言。“十四五”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抓手,加快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积极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政策制度和标准规范,报请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试行)》,出台《生态产品目录清单(2024年)》,支持各地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并将北京市延庆区等12个地区列为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鼓励试点地区围绕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结果应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生态保护补偿等方面开展实践,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

李忠副所长介绍,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聚焦重难点问题,着力打通瓶颈制约,围绕生态产品调查监测、价值评价、经营开发、保护补偿、价值实现保障、价值实现推进等6大机制深入推进实践探索,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取得丰硕成果。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制度层面仍面临不少障碍约束,既需要理论创新,也需要实践突破,更需要深化改革,加快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制度藩篱,促进生态优势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

最后,李忠副所长结合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三点体会。一是回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本源,要深入分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演进脉络和核心要义,更加注重统筹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导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二是守正创新研究新时期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思路,要结合“十五五”时期新特点,从生态资源资产管理、生态产品和生态产业统计核算、生态资源权益市场化交易、生态保护补偿、政府绩效考核、要素支撑等方面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思路。三是以构筑生态经济体系为核心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要加快发展生态产业,增强生态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生态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构筑中国特色生态经济体系。

“两山”理念与金融实践

张雪春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参事室)副局长

张雪春副局长以《“两山”理念与金融实践》为题作交流发言。我国走在全球绿色金融的最前沿。具体来说,我国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逐步健全,绿色金融产品工具不断丰富,可持续信息披露、气候投融资试点、全国碳市场建设等有序推进,政策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支持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质效不断提升。

张雪春副局长介绍,金融部门践行“两山”理念、推进“两山”实践的做法结合了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的地方创新,取得一系列成效。一是金融战略和政策。人民银行提出了绿色金融的“标准-披露-激励-产品-合作”绿色金融体系五大支柱,涵盖标准体系、信息披露、激励机制、产品与市场和国际合作。执行层面,与生态环境部等多部门合作,公布了多项支持的产业和项目目录、信息披露指引,指导和帮助金融机构写好绿色金融大文章。还根据国际实践细化了绿色金融的内涵,包括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生物多样性金融等。

二是金融资源。我国绿色信贷余额约40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一;绿色债券累计发行4.3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绿色主题基金存续规模约1万亿元;绿色保险虽处于发展初期,保费也是几千亿的规模。为撬动绿色金融资源,人民银行设立了8000亿元的碳减排支持工具、3000亿元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财政部也设置了绿色贷款贴息、绿色债券补贴、绿色税收优惠。

三是地方创新金融实践。我国绿色金融实践之所以走在国际前列,主要还靠各地和各家金融机构的创新实践。2017年开始,在7省10地开展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涵盖浙江湖州、衢州、广东广州、贵州贵安新区、江西赣江新区、新疆哈密、昌吉、克拉玛依、甘肃兰州新区和重庆。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多地实践在联合国相关会议上做成了展板,成为典型案例,其中,湖州的转型金融目录是全球第一个地方性转型金融目录。目前,广东、江西、贵州、四川、北京、甘肃、山东、吉林、上海、江苏、重庆、河北等地都在推进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地方立法、协调机制和跨区域合作。兴业、中行、工行等各家银行、保险机构、证券公司纷纷将绿色转型纳入公司治理,通过专门的目录编制、产品创新、流程改造等方式,参与多类绿色金融实践。

供稿 |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

来源:生态环境部

2025-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