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官方网站!
首页 > 动态信息 > 环境要闻

自今年7月16日启动以来运行平稳 全国碳市场加强流动性是破局关键

   日期:2021-11-29     浏览:91    

本报记者 叶伟

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10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运行77个交易日,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2344.04万吨,累计成交额超10亿元。

那么,全国碳市场取得了哪些成效?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如何完善?专家表示,目前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但也存在流动性、活跃度不足等问题,加强流动性是破解问题的关键。

运行平稳有序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也是落实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政策工具。

“整体来看,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价格相对稳定。”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管理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董战峰告诉记者,目前全国碳市场取得一些成效,“通过近一段时间的运行,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碳市场交易规则、运行机制、价格机制,在增强市场流动性、提高交易匹配率、激发市场活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利用市场化手段推动企业减排降碳,提升参与企业的积极性,从而增强整个碳市场活跃度,为碳市场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施懿宸表示,自今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启动以来,可以看出碳资产标的愈发明确、规模逐渐扩大、价值不断提升。“碳市场,对纳入的电力行业产生实质性影响,进一步增强发电企业减碳意识,提升企业减排的积极性,有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能源结构调整。同时,全国碳市场的碳价逐渐走高,碳资产价值也得到了进一步显现。”

暴露哪些问题

在平稳发展的全国碳市场背后,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流动性、活跃度不足。

“全国碳市场的健康运行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董战峰说,碳市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全国碳市场相关制度政策、数据、技术以及能力建设还有待加强。此外,碳市场与排污许可、补贴、碳汇等配套政策协同性不足。

施懿宸也表示,全面的碳市场机制仍不成熟。“目前的配额以免费为基础,有偿分配尚未全面开展。同时,交易机制尚不成熟,还不具备金融交易的良好基础。”

“随着履约期临近,全国碳市场碳排放权价格近期虽有上涨,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远低于欧盟碳期货市场60多欧元/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水平,无法真实反映排放带来的环境成本。”施懿宸说。

董战峰介绍,目前国内碳价仅为40元/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对欧盟碳市场相对较低,造成企业参与市场交易的意愿不强,挫伤企业减排积极性。

“活跃度有待提升。”董战峰表示,全国碳市场活跃度不高的原因在于:市场主体相对单一,目前只有电力行业参与,专业碳资产公司、金融机构、个人投资者暂时没有拿到碳交易市场的“入场券”;碳市场碳配额的发放较为宽松,参与企业缺乏紧迫感。“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金规模的扩大和市场活跃度的提升。”

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面对不足之处,下一步该如何发力更好推动全国碳市场的发展?

“首先应加强制度建设。”施懿宸表示,全国碳市场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完善市场机制,包括机构投资者入市、碳市场主体规模扩大等,将对提高碳价流动性和稳定性产生积极作用。

董战峰说,在价格机制方面,通过改进配额分配方法、引入抵消机制等政策措施引导市场预期,从而形成合理碳价;在碳市场运行机制方面,应充分发挥碳市场的压力传导机制,合理确定企业排放成本,使碳排放成本内部化,包括逐步从免费为主的分配方式向拍卖为主的分配方式转变,从碳强度减排向碳总量减排转变,市场主体从控排企业为主转向控排企业、非控排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个人等多元化主体等,提高碳交易的活跃度。

董战峰还表示,应进一步拓展参与行业和企业的范围,比如建材、航空、石化、化工、有色、造纸等行业,从而形成规模效应,更好地提升碳市场的作用;增强与价格、碳汇、补贴、税收、排污许可等相关配套政策的协同性。“值得一提的是,应加强碳市场能力建设。一个良好的碳市场,需要把技术支撑能力建立起来,引入第三方机构对碳市场进行评估、监测、报告、核查,进而为运行机制、交易规则等方面改进提供参考。”董战峰说。

应积极引导碳金融市场发展。施懿宸表示,应设计基于碳市场及周边的碳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碳市场流动性,加快推动绿色金融市场发展。“因为碳金融市场在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的重要作用十分明显。”

董战峰说,要加快推进碳期货市场等碳金融发展政策创新,比如鼓励积极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运营碳期货、碳期权等碳金融工具,引导金融机构等探索设立市场化的碳基金。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2021-11-29